说到驾校里的这些猫腻,相信大家也都见怪不怪了。可值得反思的是,国内的驾校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是否真的能够让学员受益、马路杀手的锻造者到底是学员自身还是驾校所为?
目的就只为考试,考试通过真能终生受用?
很多人都明白,行车经验并非是驾校里的课程所能体验。老人说受过几次伤,就能懂多少事!可是,这句话用在驾驶领域里代价未免太大了吧!谁都不希望拿危及生命安全开玩笑。那么,行车的技巧和经验的传授真的一定要通过无数次的磕磕碰碰才能受益自身?绝对不是!
自己就没想过要把车开好
先来说说学员自身。至少我敢肯定,有很多来学车的学员最直接的目的并不是让自己学会怎样把车开好,更多的是为了拿到那本印有“机动车驾驶证”执照。在这些人当中,他们并不担心今后上路是否会因自己的不熟练、开不好而出现意外,取而代之的是先把驾照搞定,然后驾校毕业后,再单独找家人、或者外面的陪练机构系统的上路学习、适应。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学习心理,驾驶学校便乐开了花,要知道让一个人拿到驾照和把车开好是两码事,只拿驾照对于习惯了模式化、应试教育的国人来说再简单不过了。再加上,应试化的流程让商家们省出了更多的时间去招收新学员,教学内容也变的更为简单。
从行车前的动作到倒库的口诀以及怎样看点(很多驾校为了让学生轻松过科目2,便在车内玻璃上贴上了很多标签,只要倒车时点和参照物相遇,根本不需要懂得倒车原理,便可以轻松地将车子完成入库),从上路的固定流程到停车后的一些列动作,似乎这些都变成了条条框框,让人们对于控制汽车变成了机械式的操作、不需要思考、不需要理解便可以像机器人那样完成任务,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项任务并非是让你学会了开车,而是保你顺利的拿到驾照,至于毕业后自己行车上路情况怎样,相信他们是不会顾及的。
应试下的悲哀
这让我想到了国内的高考。老师们们能教书但是能育人的太少。知识渊博的学生多但灵活运用的少。分数优秀的人多而明确理想的少。千万不要说,你的辛勤只为了将卷子打上100分。千万不要说,你的学识渊博只是为了考试能获得额外加分。千万不要说,你的辛勤努力只为了考取一所理想的大学。至于为什么,很简单,因为这些都是过程而不是你的最终目的和理想。不明确理想的努力就是走形式、随大流。
违背了教学初衷,等于培养马路杀手
为什么现在一提到马路杀手、女司机等话题便能引起公愤?原因就是能充当马路杀手的司机越来越多。可是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现象?难道他们天生小脑不发达?还是因为自己太笨学不会开车?其实都不对,这里的最阔祸首不是驾驶员本人,而是驾校!我承认,有些人确实天生就有很高的悟性,驾校和教科书基本一看就懂,轻松过关后拿到驾本便可在道路上疯狂驰骋。但是,并不是每个学员都具备这样的先天能力,我们报考驾校的目的就是为了学习从不会到会的过程。那么为什么毕了业,仍然缺乏驾驶能力?这是否值得我们去深思国内驾校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呢?
口诀能记一辈子?开车还是要懂得原理
路口甩头得一分、刹车减速得一分、起车打开左转向灯得一分……这些考试拿分点相信很多教练员都灌输给过车上的学员,但是有谁真正理解这样做的用意,就只是靠着背口诀做出这样的动作就真的能受用一生?相信拿到驾照后不久你便会忘得一干二净,然后驾驶的规范动作便面目全非:一手画圈打方向,转弯起车也不打灯等等,这时你离马路杀手就不远了。
拿到驾照不会开车让人耻笑
让我想起了一个好玩例子,这好比一个数学第一的学生不会算数,一个文科很牛的学生不会写作文……难道不会让人耻笑吗?试问,你在驾校都学啥了?其实,还真就不能埋怨学员,当你了解驾校的模式便会很理解学员们为什么拿到驾照后还不会开车。从约车困难到分配每个人教学的时间太少,从路训的死记硬背的流程事项到倒库的各种投机取巧,哪一个环节能够让学员们真正的懂的驾驶的原理,几乎没有。哪一个教练苦口婆心的去讲授行车经验和上路谨记,几乎没有。如今,更有甚者,教练员向学员所有财物,在这种低俗的“上供”面前,所谓的教练才能把他那三脚猫的功夫传授给你些许。为什么还要额外给他们好处?我们没有交学费,错!相反如今的学费高的离谱,动辄4、5千块,相北京的驾校6千以上的也大有人在。
总结:想起了上一辈人的学车过程,虽然不像现在的驾校有正规的校园、有专门的班车接送、有专门的约车服务,但是跟着老师傅,学的却是最扎实的技术!是技术缺失了,还是人变了?千万别说,这是时代进步的代价!